大山深处的“森林管家”
清晨5点,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的群山还笼罩在薄雾中,古田镇护林队队长李发祥已挎上巡护包,踩着湿滑的山路开始了一天的巡查。他的“责任田”是48万亩山林,每一处陡坡、每一个路口都深深刻在他的脑中。这份经验,来自他19年来对这片山林的坚守。
“一看到哪里有烟,我的‘职业病’就会犯……”正说着这话的李发祥突然神情严肃地拨打起电话,“报案室那边快看下!”
原来,李发祥发现远处疑似有农民未经批准私自用火。这套“发现即响应、响应即处置”的高效机制,正是上杭县在古田、临城、湖洋等狭长乡镇试行分片待令、片区互助的缩影——通过将全县划分为四大联防联扑片区,建设片区待命点,让该县森林火情持续6年保持低位平稳。
作为全国最“绿”的省份,福建森林覆盖率连续46年居全国首位。在一片片“绿海”中,科技与机制的深度融合正织就一张“空天地”立体防护网。
福建省数字应急综合平台。人民网 杨灏昱摄
走进福建省应急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屏显示着全省数字应急综合平台的实时数据。
该平台结合福建省森林防火工作新形势,围绕预防下功夫,贴合森林、林业“三网一中心”(监控网、巡护网、处置网与信息中心)机制,通过智能预警系统“一张图模式”为科学设防、科学指挥、科学扑救提供高精准度决策依据,协助构建管理信息化、组织规范化、责任网格化的森林防火新模式,实现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
“我们自主研发的数字应急综合应用平台可与国家卫星热点监测平台无缝对接,将热点核查时间缩短至1小时内,远超国家要求的2小时标准。”福建省应急管理厅火灾防治管理处处长潘振旺表示,相比于国家卫星热点监测平台,该平台聚焦本省区域,地图数据更精细,可精准定位火情至乡镇、村、山头地块,且无需在全国范围内检索,查询速度更快,提升了基层火情处置效率。
无人机在高空作业画面。宁化县应急管理局供图
新技术的应用在实战中更显锋芒。在永安市一场灭火演练中,峭壁上的火苗借风势猛蹿,传统工具难以靠近。只见灭火无人机凌空悬停,吊载的水囊倾泻而下,瞬间压住火头;另一侧,高压水泵沿山脊架设,水龙直扑树冠火。
“‘以水灭火+无人机协同’战法,让悬崖火不再‘望火兴叹’。”福建省森林灭火应急救援永安队大队长林伟介绍道。据了解,2024年底至2025年春节前,宁化县经历了长时间的无雨天气,森林防火形势极其严峻。面对极端气候挑战,当地依托无人机这双“天眼”,累计发现并及时预警处置223起野外违规用火行为,成功筑牢森林“防火墙”。
科技的硬核力量背后,是多层级协同机制创新。作为福建省无人机空地一体体系建设的宁化县,“县—乡—村—组”四级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体系覆盖全域,村级护林员每日巡查责任区,乡镇指挥站统筹调度,县级平台实时监控无人机数据,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防火格局。这套创新机制,正是福建省近年来努力推动森林防火体系升级的缩影。自2020年工作机制调整后,福建省近3年未发生重大以上火灾,森林火灾防控能力大幅提升。
永安市森林消防大队开展“以水灭火+无人机协同”战法的实战演练。人民网 杨灏昱摄
暮色渐沉,古田镇的瞭望塔亮起灯光,无人机仍在林海上空盘旋。从“铁脚板巡山”到“云端监测”,从“人海战术”到“智慧防控”,福建用科技走上了“科技管护”路子。潘振旺表示:“守住绿,就是守住福。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动防火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升级,为全国提供‘福建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