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柘荣:筑牢水安全屏障 绘就民生幸福底色
近日,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宅中乡的后垅水库碧波粼粼,巡查员老叶正沿着坝体仔细检查水位标尺。“现在每天巡坝一次,坝体位移、渗漏情况都要记在本子上。”他翻开泛黄的巡查日志,密密麻麻的记录见证着这座饮用水源地的安全守护。
近年来,宅中乡以“水安全、水生态、水惠民”为主线,统筹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让汩汩清泉滋养乡村,为振兴注入“水动力”。
铁腕护水:构建水安全防线
后垅水库肩负着全乡千余名群众的饮水安全。宅中乡立下“铁规矩”:构建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巡查责任人“三位一体”责任体系,汛期期间,落实每日一巡查制度。去年汛期前,巡查队发现水库周边新增一座违规坟墓,当即联合执法部门连夜拆除。
在西溪流域,2.5公里的加固堤岸与崭新的防护栏构成安全屏障。西坪村村民吴大姐至今记得去年台风天的情景:“以前村口的石桥常常被淹,没办法出去,现在村里提前准备了防汛物资,乡里还组织了演练,大家心里踏实多了。”如今,全乡已在所有低洼地带建立预警机制,近三年来投入资金60万元储备防汛物资。
后垅水库日常巡查。陈银华摄
防汛抢险应急演练。魏发松摄
生态活水:绘就山水相融画
每逢周末,宅中乡西溪流域便热闹起来,游客沿着1900多米的生态护岸漫步,孩童在亲水平台嬉戏。这项投资1200万元的西溪流域安全生态水系项目不仅完成7公里生态清淤,更将防洪堤变身“景观带”,实现了水利工程与生态景观的有机融合。
沿着溪流上行,坪坑至赤岩的5公里巡河步道串起“生态珍珠”。这条步道不仅为日常河道巡查提供便利,更串联起沿岸生态景观,为后续生态旅游开发奠定基础,让“治水”与“造景”形成良性循环。
西坪河畔。陆文婷摄
西溪生态护岸。游何斌摄
粮田润水:传承弘扬水文化
“明万历年间就有的菜山大坝,现在还在‘养活’2000亩良田!”蔡山村老农吴大爷指着蜿蜒的灌溉渠感慨道。这座始建于1573年的古坝,经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大整修、近年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升级,如今输水效率提升40%,持续保障着蔡山、西坪一带的粮食生产。渠水潺潺,稻浪翻滚,古老水利工程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在东西溪小流域,又一幅“治水保粮”图景正在展开。省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在此落地,通过坡耕地治理、植树种草等措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农田土壤肥力,为稳定粮食生产筑牢根基。
西坪河流。陈银华摄
从水源守护到生态治理,从防洪保安到粮田润泽,宅中乡的“水文章”写满民生温度。宅中乡党委书记黄宜彩表示:“下一步将推动水利+旅游+农业深度融合,让每滴水都成为乡村振兴的幸福密码。”如今,清澈的水流淌过古坝新堤,正绘就一幅水安、景美、民富的新时代画卷,让水利建设的红利持续滋养这片土地。(叶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