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好水“变现” 全国首个河湖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在闽投用
东南网8月28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汤海波 何金 通讯员 苏福彬) 8月27日,全国首个河湖生态产品交易平台——福建省(泉州)河湖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在永春县投用。这是我省在探索水生态资源市场化、价值化、数字化运营上的创新成果,打通“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生态资本”转化通道。
该平台具有产品展示、价值评估、撮合竞价、线上交易等“一站式”功能。当天,平台首例交易项目完成签约。永春金禹水利有限公司以1200万元竞得永春县桃溪水利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石鼓湿地公园的水利岸线设施15年使用经营权,后续将进行休闲旅游、露营基地、研学科普等生态文旅项目的开发运营。
“石鼓湿地公园占地198亩,地处永春城区中心,人流聚集,水系景观优越,沿岸有大片的可利用绿地空间,并配套了滨水绿道、休闲广场等资源设施。我们把这些东西盘活,适度开发,就可以打造一个成熟的滨水休闲打卡地,实现‘资源变现’。”永春金禹水利有限公司负责人苏令松告诉记者,该项目以水系为脉,串联周边生态田园、人文景观、特色产业等,开发“可游、可玩、可品、可研”的多重体验空间,实现多业态集聚发展,达到“资源溢价”效果。
永春县河湖生态资源丰富,去年入选福建省首批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今年5月入选全国生态综合补偿重点区域。永春县水利局局长、河长办主任郑东生介绍,该县探索河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通过科学核算将生态资源转化成为有价资产,再通过市场交易、产业开发、金融支持等方式获得经济回报。河湖生态产品“变现”后的相关收益还可反哺河湖的保护与建设,也可用于和美乡村建设,让群众受益。
永春县制定了《永春县建立健全流域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2026—2030)》,并与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出台《永春县特定地域单元水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规范》,针对河湖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建立了一套官方评定标准,明确核算内容、指标、方法等。
“技术规范为河湖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提供了理论标尺,其中具体核算方法为后续开发经营、权益交易、融资贷款、生态补偿等提供了参考依据。”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郭姝姝表示,这套技术规范具有较强普适性,可在全国推广,有较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