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涵江区:“独角戏”变“协奏曲”
东南网8月28日报道(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林爱玲 通讯员 吴美琳)
近日,在莆田市涵江区涵东街道涵中社区,聊起不久前成功化解的一起家庭财产纠纷,社区党委书记林媛感慨万千:“专业力量的介入,让许多过去社区啃不动的硬骨头迎刃而解。”
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涵江区以织密组织体系为基础,组建起1091个网格党支部、1.4万余个单元党小组,并选派党员骨干担任网格长。在此基础上,该区大力推行“红色合伙人”机制,推动9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与83个村(社区)结对共建,组织发动包括“三官一律”(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服务团)、退休干部、本地能人、专业社工等在内的各方力量下沉一线,形成了党委领导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如何化解青春期亲子沟通的难题?”在涵东街道顶铺社区,一场由涵江区红十字服务团“妈妈沙龙”举办的周末活动正在进行。活动请来了“中国好人”、心理咨询师李海东,为社区的家长答疑解惑。
“过去社区想搞活动,但常常缺专业人才,服务难以精准。”顶铺社区党委书记于晶说。“红色合伙人”机制就像一个资源链接平台,精准对接社区需求。无论是法官调解家庭纠纷,还是心理专家开展亲子讲座,都让社区服务从“大水漫灌”变成了“精准滴灌”。
“小区电动车到处乱放。”“充电太麻烦了!”在涵西街道苍林社区华林小区,一场“近邻议事会”开得正热烈。召集人是71岁的老党员徐元来。
华林小区是老旧小区,电动车充电难、乱停放是“老大难”问题。在徐元来的组织下,居民代表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商定了“建集中充电棚”的方案,并敲定了选址。不久,4个崭新的智能充电点顺利建成。
涵西街道注重发挥老党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引导他们主动认领政策宣传、纠纷调解等岗位。像徐元来这样的“银发智囊”,已为社区发展提出了30余条可行性建议。
据统计,今年以来,涵江区通过“侨乡夜话”“近邻面对面”等特色协商平台,已累计解决民生难题128项,化解矛盾纠纷1322件,惠及群众8.2万余人次。
专业力量的融入,正让基层治理从社区的“独角戏”变为多方参与的“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