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四库”联动?

生态福建 | 中国环境网、红旗文稿 2025-09-28 19:05

2025年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绿化祖国必须坚持扩绿兴绿护绿‘三绿’并举,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四库’联动。”这一重要论述深刻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为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建设美丽中国指明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森林是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于一身的大宝库。”森林资源蕴含着巨大的自然财富和社会财富。只有推动森林“四库”联动,提升森林经营能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才能真正发挥森林“宝库”作用,不断增厚我们的“绿色家底”。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发展林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森林和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作为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森林是群落结构最复杂、生物量最大、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功能最齐全的自然生态系统,是约80%已知陆地生物物种的家园,吸收了全球约1/3的温室气体,在维护地球生物圈生态平衡、全球碳平衡,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林草兴之于生态兴的决定性、主导性、基础性作用越发凸显。2024年,我国完成国土绿化面积超1亿亩,其中造林6669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25%,森林蓄积量超200亿立方米,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相比,我国林草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问题仍然突出,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四库”更好联动,是全方位多途径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重要举措,有助于进一步筑牢生态屏障、开发森林食物、发展林业碳汇,为推动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促进绿水青山更好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森林、草地、湿地等良好自然生态系统的统称,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森林是“水库”,具备涵养水源、防洪补枯、净化水质等多重生态功能;森林是“钱库”,利用太阳能和土地创造生态资本和绿色财富,资源可再生、产品可降解,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森林是“粮库”,蕴藏着丰富的食物资源,持续不断地供应着木本粮食、木本油料、鲜笋、菌菇等绿色食品;森林是“碳库”,能够不断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的重要理念,深刻揭示了森林的多重功能和综合效益,阐明了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2015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停伐后林场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森林旅游、林下经济、林业碳汇产业等也顺势取得快速发展,广大林业工人实现了“不砍树照样能致富”。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本身就是价值,这里面不仅有林木本身的价值,还有绿肺效应,更能带来旅游、林下经济等。据统计,2024年,全国经济林种植面积4666.7万公顷、年产值超2万亿元,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4000万公顷、年产值约1万亿元。增绿就是增优势,护绿就是护财富。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就要积极推动森林“四库”联动,让森林资源成为人民增收、国家发展的“致富林”。

作者系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本文为节选


新闽网客户端下载 新闽手机网 新闽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