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滨海快线开通运营纪实:长龙向海通榕城 快线飞驰启新程

滚动播报 | 2025-09-30 19:39

9月29日,由福州地铁集团投资建设,中国中铁联合体施工总承包,中铁南方牵头施工管理,中铁二局、四局、六局、七局、八局、上海局联合承建的福州滨海快线,在福州火车站站举行开通运营活动,标志着福州主城与滨海新城互联互通迈入全新阶段。

福州至长乐机场城际铁路线路示意图

福州至长乐机场城际铁路线路示意图

作为福州轨道交通“速度最快、能级最高、衔接最广”的工程,滨海快线全长约62.4公里,起于福州火车站,终至文岭站,共设15座车站(预留2座站),总投资383亿元,其中中国中铁承建1标段(包含6站6区间1停车场),合同额68.28亿元。滨海快线通车运行即可实现福州主城与滨海新城、长乐机场“半小时通勤”,为闽东北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勇攻坚:直面复杂地质,破解施工难题

福州滨海快线沿线地质复杂,项目团队迎难而上,逐一破解施工难题。福州火车站深基坑用“化整为零”策略,配合钢支撑轴力动伺服系统,实现既有线最大位移仅16mm;东门站以“铣挖机+旋挖钻+成槽机”组合工艺破岩,效率提升3倍,基坑最大水平位移控制在15毫米内。南公园站—三叉街站区间过江段地质复杂,经21次专家论证,水下作业清理异物,9天注浆脱困;三叉街站—盖山站区间迁改并补贴120余户居民,注浆超8000立方米,建筑最大沉降量控制在2毫米内;福州火车站—东门站区间用“微扰动盾构工法”,盾构姿态偏差控制在5毫米内;大断面顶管机上跨1号线时研发新技术,顶进110米无干扰,树立市域快线建设标杆。

善创新:科技赋能建设,引领行业标杆

项目打造“全流程数字化管控体系”,隧道采用跨孔地震CT成像系统发现100余处孤石风险点,质量检测用无人机航拍、BIM模型碰撞检查,并自主研发“隧底注浆防喷涌装置”。科研创新方面,斩获专利70项、国家及省级QC成果8项、省部级工法9项、BIM技术应用大奖2项,参与编制地方标准4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1篇。

有担当:践行国企使命,惠及民生发展

施工期间,科学制定交通疏解与管线迁改方案,设临时天桥与人行道,完成80余条市政管线迁改,设置临时通道30余处,最大程度降低对沿线居民生活的影响;践行绿色施工,围挡美化、降尘、建筑垃圾分类处理,打造临时绿化景观,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强党建:党建引领发展,服务群众民心

项目团队党组织组建“党员服务队”“党员攻坚组”,实施“错峰施工”,安装声屏障、降尘设备,周边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小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还设临时便民服务点、“学生安全通道”,每季度组织心理咨询,累计服务职工300余人次;与12个社区结对,开展80余次帮扶活动,解决群众困难230余件。

作为福州市首条市域快速轨道线路,福州滨海快线连接福州火车站、鼓台核心区、滨海新城、长乐国际机场等重点发展区域和交通枢纽,建成通车后,不仅推动福州城市发展格局从“沿江”向“向海”拓展,更进一步加速了滨海新城人口与产业集聚,促进闽东北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类要素流通,为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奠定基础。未来,中国中铁项目团队将继续以滨海快线建设为契机,秉持“速度标杆”“服务标杆”理念,承载福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国家交通事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文/图 中铁(福建)投资有限公司)

新闽网客户端下载 新闽手机网 新闽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