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集团对口支援长汀县四都镇—— “三步走”激活红色小镇乡村振兴新动能

乡村振兴 | 人民网 2025-10-09 11:04

在闽赣两省交界的龙岩市长汀县西南部,革命老区苏区四都镇藏于蜿蜒山路深处。

四都镇总面积340.3平方公里,是长汀县面积第二大乡镇,下辖18个村,户籍人口16149人,常住人口4460人,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林业、竹业重点乡镇,烤烟、槟榔芋等是当地主要农作物。长期以来,镇里面临经济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滞后、人口外流等问题。

四都镇是革命老区苏区,红色资源较为丰富。人民网记者 陈蓝燕摄

四都镇是革命老区苏区,红色资源较为丰富。人民网记者 陈蓝燕摄

2021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时代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工作方案》,中建集团开启了对长汀县为期十年的对口支援工作,四都镇迎来了“破局”契机。

5年来,中建集团选派一任挂职县干部对四都镇进行挂点帮扶,两任驻村第一书记扎根当地。

现任中建驻四都镇同仁村第一书记丁佳敏初从县城到这里时,单程车程需一个多小时。如今,他已能在四十分钟内熟练穿梭于县城与村落之间。这条被车轮丈量的山路,见证着这位90后驻村书记,以及数任挂职干部扎根一线,循着“ 基建筑基、产业造血、风貌焕新”三步走路径,推动红色小镇走出一条振兴发展的蜕变之路。

对历任挂职干部而言,援扶工作的第一步,便是从解决群众最迫切的民生需求入手,补齐基建短板。

同仁村2400亩高标准农田曾是村民的“命根子”,却因灌溉难题沦为“痛点”。在水稻制种关键期,下游农田常陷入“水荒”,农户肩挑手扛抽水机的场景屡见不鲜。为了减轻农民耕种负担,中建集团支持40万元援扶资金,建设同仁村引水灌溉项目。驻村书记带领村干部在河畔筑起蓄水池与大功率抽水泵,铺设700米引水管道覆盖近千亩农田,构建起智能灌溉系统。

如今,这个灌溉项目已投入使用,管水员通过手机终端即可精准调配水量。这不仅终结了村民“抢水浇田”的历史,更是消除了私自拉电带来的安全隐患。有了智能灌溉,这片烟稻轮作的土地,丰收也更有盼头了。

槟榔芋们连在一起像极了片片荷叶的荷塘,站在田里感受着即将到来的丰收的喜悦。人民网记者 陈蓝燕摄

槟榔芋们连在一起像极了片片荷叶的荷塘,站在田里感受着即将到来的丰收的喜悦。人民网记者 陈蓝燕摄

基建改善不止于农业生产。中建驻四都镇同仁村第一任驻村书记徐涛结合四都镇人大主席团提出的民生实事票决项目,充分征集群众意见,向中建集团争取110万元资金,对集镇农贸市场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如今,升级后的新市场已成为当地圩日赶集、农产品买卖的重要场所。

“基建是基础,但要让四都镇真正富起来,必须从‘输血’转向‘造血’。”历任挂职干部达成共识:要依托四都镇的资源禀赋,培育能持续、能增收的特色产业。

当地的槟榔芋品种优质、种植量大,河田鸡养殖也有基础,这成为产业培育的突破口。驻村书记带领镇村干部第一时间展开摸底:走访农户掌握槟榔芋实际产量,对接企业调研市场行情,反复测算投入产出比,最终牵头编制《四都镇同仁村预制菜厂实施方案》。

在中建集团100万元援扶资金的支持下,四都镇首个1000平米槟榔芋加工厂房于今年3月正式建成。项目创新采用“新建厂房+3栋老旧厂房+30亩复垦农田”打包出租模式,租期10年,每年增加村财收入8万元,还带动了乡贤返乡创业,解决了数十名村民的就业问题。

为了让项目顺利落地,中建两任驻村书记接力协调:对接建设用地审批、邀请中建海峡设计院免费提供设计服务、优化方案压降建安成本,最终促成村、镇、企三方高效合作。

曾经荒草丛生的废弃空地,如今已变身热闹的农产品种植加工生产基地,2家农林企业先后入驻,产业链条逐步完善。

产业要活,销售得通。为了帮企业站稳脚跟,中建挂职干部、驻村书记利用中建供应链平台、组织农产品帮销工作,连续多年在四都开展“我在乡间有亩田”活动,积极采购帮销当地的大米、地瓜、槟榔芋、百香果等农产品。

“产业发展得往长远打算,现在才刚开了个头。”丁佳敏感慨道,“期望在未来三到五年,驻村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把四都的农林产品加工基地建起来、兴起来。”

丁佳敏时常要到同仁村饮水灌溉项目走走,查看运转情况。人民网记者 陈蓝燕摄

丁佳敏时常要到同仁村饮水灌溉项目走走,查看运转情况。人民网记者 陈蓝燕摄

产业旺了,更要让村子“留得住人、引得来客”。对口支援的第三步,聚焦镇容村貌提升,让四都镇既有“产业里子”,也有“颜值面子”。

挂职干部与镇村干部主动对接优质资源,成功引进台湾建筑师团队对集镇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凭借前期项目积累的扎实成果,同仁村在福建省住建厅、财政厅联合公布的2025年度闽台乡建乡创合作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5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根据规划,台湾团队将提供为期一年的“陪护式服务”,从全域村庄规划、环境综合整治到公共空间活化利用,把“闽台融合”特色基因深度植入四都镇的发展中。

硬件建设同步推进:中建集团通过内部募捐筹措30多万元,建成同仁村党员活动中心;投入40万元打造四都体育公园;再立项70 万元规划建设四都惠民活动中心。一个个公共空间的落地,让村民有了休闲娱乐、交流互动的新去处。

丁佳敏告诉记者,眼下,镇村干部正积极筹备四都样板集镇申报工作,着力提炼红色、绿色两大核心资源禀赋,构建“两带三区”样板集镇总体空间格局,系统打造“红辉绿韵、幸福四都”品牌,争取更多项目与资金支持,让集镇面貌实现质的提升。

截至目前,中建集团在四都镇实施了一揽子民生项目20余项,捐赠资金640多万元。此外还捐资实施了濯田镇集镇改造、宣成乡宣南通县公路等项目,在长汀累计投入2000万元资金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投入260万元支持农村青少年教育事业;组织子企业与5个乡镇开展党建共建,累计向结对村庄捐赠党建结对经费130万元;发挥“云筑惠农”“海惠优选”双电商平台优势,累计采购长汀农特产品3400万元。

“乡村振兴是中建对口支援的重点工作之一。”中建集团对口支援挂职干部、长汀县委常委、副县长吴师表示,“通过‘干部支持、资金支持、专业支持’三方发力,循着‘基础设施建设、增收产业发展、镇容村貌改善’三步实施,中建集团在长汀各个乡镇打造了一批小而美、实而惠的民生项目。”未来,这份对口支援的力量还将持续传递,助力四都镇这座红色小镇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陈凯鹏对本文亦有贡献)


新闽网客户端下载 新闽手机网 新闽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