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林学担当”系列(序章) 扎根八闽育青山 践行“两山”写铿锵

生态福建 | 2025-06-23 16:20

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征程中,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领域,承载着守护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的时代重任。福建农林大学林学学科自1940年创建以来,在森林覆盖率连续46年全国第一的八闽大地上,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融进绿意中”,树木树人、厚德求新,走出了一条扎根区域与胸怀天下相统一、科技创新与造福民生相融合的奋进之路。

其“特”,在于青山为卷的学科使命。八十五年薪火相传,学科始终与时代同频:从森林资产评估的科学量化,为生态价值转化筑牢根基;到杉木培育的良种良法创新,破解地力衰退困局,助力林业产业提质增效;再到松材线虫防治的科技攻关,守护万千松林生态安全,是我国研究杉木持续时间最长和产出杉木研究成果最多的单位之一。

其“新”,在于敢为人先的学科创新。成立我国第一个森林资产评估机构、制定我国第一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业技术规范、主导完成全国首例FSC生态系统服务产品国际认证和福建省首宗碳汇交易项目、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堪称典范、菌草技术独具特色、为福建成为全国林改标杆做出了重要贡献,福建省属高校首个在《Science》发表学术论文等等,是其创新活力的生动注脚。

其“实”,在于产教融合的学科基因。学科深谙“育人”与“服务”并重之道。构建了本硕博贯通、产学研协同的特色化人才培养体系。从“全链式”服务南方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到遍布全省的“科技小院”和“科特派”团队,师生们把课堂搬到林间地头,将技术送到农户手中,真正实现了“学科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五链融合,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提供了坚实的科技与人才支撑。

其“远”,在于胸怀天下的学科担当。学科以“林”为桥,秉承闽台同源的绿色基因,全职引进台湾专家,将森林康养理念植入福建乡村;共建联合实验室,共破“杉木磷高效利用”等跨海峡课题;合办学术研讨会,共绘青山一脉的融合画卷。学科研发菌草技术,以“闽宁草”润泽西海固荒原,再以“中国草”惠及全球107个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减贫与生态改善贡献中国智慧。

面向“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学科正开启新一轮跨越:构建林学一流培优学科群,发力森林碳汇、脆弱生态修复等前沿领域;深化科技惠农服务,让林下经济激活万亩青山;更以全球视野推广菌草减贫模式,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东方智慧。

从闽北林场到非洲荒漠,从武夷山麓到太平洋岛国,一株草、一棵树、一片林,山水林田湖草沙的林学大格局学科体系承载着“造福人类”的初心,助力于生态文明建设。让我们走进福建农林大学,共同抚脉林学学科以“林”为笔,书写服务生态文明、乡村振兴与民族复兴的壮阔篇章。(福建农林大学)


新闽网客户端下载 新闽手机网 新闽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