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家门口”快乐成长 厦门加快建设儿童友好城市

市县动态 | 2025-07-03 18:00

7月1日,厦门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卫花接听市政务热线12345,围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与市民进行交流,回应关切、答疑解惑。

接听市政务热线

接听市政务热线

据悉,儿童友好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公共服务中充分考虑儿童的需求,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拥有安全、快乐、有趣的成长空间。从社区里的滑梯沙坑,到彩色斑马线、童趣图书角、儿童候诊区,都是“儿童友好”的体现。

作为全国第二批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城市之一,厦门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在顶层设计上注重“本地化+创新性”,率先全省推出儿童友好城市Ⅵ视觉形象系统、主题曲、小程序等一系列“接地气”的配套内容。

去年,厦门完成首批20个儿童友好示范社区,覆盖城市核心区、城中村等多种类型。今年,厦门加快推进第二批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工作,计划在全市185个社区推广儿童友好理念,其中25个将作为重点示范社区,并重点打造思明区厦港街道、湖里区禾山街道两个儿童友好街区。

儿童友好示范社区

儿童友好示范社区

儿童参与是厦门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今年6月1日,厦门市妇联首次聘请儿童观察员“上岗”,孩子们从自身视角出发,提出许多有趣又实用的建议,如设置彩虹发光斑马线、滑梯遮阳棚、医院儿童候诊区等。许多建议已经被实际采纳,真正做到“童声有回应”。

儿童友好观察团

儿童友好观察团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是跨部门、跨领域系统工程。厦门建立由发改、教育、妇联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儿童工作纳入城市发展整体布局。同时,市妇儿工委办联合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元力量共建儿童友好服务,现已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儿童有声”的良好氛围。

如今,厦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正从“设施建设”迈向“治理优化”的更深层次。厦门市妇联等单位持续打造多维儿童友好空间,如外图书城的“阅读空间”、海上世界的“成长空间”、下潭尾红树林公园的“生态空间”等;市教育局确定151所儿童友好学校,市卫健委打造儿童友好医院,市政园林局推进143个公园适儿化改造……一个全龄覆盖、全域渗透的儿童友好生态已初具雏形。(文/图 厦门市妇联)

新闽网客户端下载 新闽手机网 新闽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