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谱两岸茶缘新篇章 安台茶文化交流主题活动在安溪举办
7月1日,一场以茶为媒、共叙两岸情谊的文化盛宴——“茶和天下 香飘四海”安台茶文化交流主题活动在福建安溪开幕。两岸茶人齐聚一堂,共品一盏香茗,共叙同胞情谊,共谋产业发展。
安溪与台湾两地茶树同根、制茶同源、文脉相承、乡音相通,数百年来,安台茶人以茶为桥,往来互鉴,共同书写了两岸茶业交流合作的佳话。安溪县副县长洪天阳在致辞中说道:“愿以茶为纽带,充分依托安台深厚的历史渊源,与两岸茶界同仁携手同心,深化产业协作、共研制茶技艺、同扬茶道文化,为推动两岸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弘扬中华茶文化瑰宝注入磅礴力量。”
“我们齐聚于安溪这片茶香四溢的土地上,为的就是一个共同的信念——以茶为媒,交流互动,携手共好。”台湾阿里山茶业协会会长林建村认为,两岸一脉相承,茶文化是我们共同的骄傲,“从阿里山到安溪,从台湾高山茶到福建铁观音,我们都有值得自豪的优质茶品与深厚茶文化。未来,我们也将持续携手,提升产业竞争力,拓展国际市场,让茶香飘得更远,走得更稳。”
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会长林钟乐表示,此次活动从茶树品种、茶叶保鲜技术、茶叶专业审评、斗茶品鉴交流和茶文化艺术表演等多方面开展深入、透彻的对话交流,是互学互鉴的机会,大家共同探索闽台茶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我们将与两岸的茶人、茶企一起促进闽台茶业品牌共建、市场共拓、标准共研等方面实现融合发展,共同谱写‘三茶’统筹新篇章。”
现场还举行了安台茶产业合作示范基地签约仪式和茶叶充氮保鲜技术合作签约仪式。安溪与台湾在茶产业领域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合作,此次签约将进一步深化双方在茶园管理、技艺传承、标准制定以及茶叶保鲜技术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两岸茶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安溪是全省、全国重要的台胞祖籍地之一,台胞人数多,各界精英多。据2009年安溪台情普查数据,安溪籍台胞总人数为248万人。
安溪和台湾茶缘久远深厚。据记载,早在明万历年间,安溪乡民就开始入垦台湾拓荒种茶。清嘉庆三年,安溪人王义程在台湾创制出台湾包种茶,并在台北茶区大力推广。清咸丰五年,安溪人林凤池引种青心乌龙入台,种植在台湾冻顶山,成为台湾冻顶茶的起源。清光绪二十二年,安溪人张乃妙、张乃乾兄弟在木栅区樟胡山成功引种铁观音,成为台湾木栅铁观音的起源。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大批台湾茶商、茶农到安溪承包茶山、建设茶厂、开设茶店,高峰时期全县台资茶企近40家。他们带来的新技艺、新产品、新设备、新理念,对安溪茶叶生产的各个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特别是茶叶机械的引进,极大提升了安溪茶叶生产机械化、规模化水平。当前,安溪不少茶企与台湾茶商、茶企仍然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
活动中,安台斗茶赛颁奖仪式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安溪被誉为“茶树良种宝库”,1984年,全国首批认定的30个国家级茶树良种中,安溪县的“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梅占、大叶乌龙”入选,也被称为“安溪六大名茶”。此次活动斗茶品种包括台湾金萱茶以及安溪六大名茶,经赛事审评专家多轮评选,从七大品种参赛茶样中各评选出金奖1名、银奖1名、铜奖1名、优质奖5名。
活动还邀请台湾茶叶感官品评发展协会理事长许伟庭作题为《台湾特色茶与台湾茶叶竞赛组织》主题演讲,分享台湾特色茶的独特魅力及茶文化活动组织的成功经验。邀请福建中医药大学药食同源创新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宫作题为《乌龙茶与身体健康》主题演讲,分享乌龙茶与健康之间的奥秘。
据悉,台湾阿里山茶业协会交流团将参观安溪铁观音集团、八马茶业、和平百茶、长荣科技等企业,并开展系列茶文化交流活动。(吴圣超)